近期,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58台发动机护航“神十六乘组”会师“天宫”。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5次发射。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金牌动力”再一次走入大众视野。
为确保以重大工程为代表的研制交付、液氧煤油发动机产能提升工程和“八年九机”快速研制等任务顺利完成,航天六院精心策划,于2021年开始全面实施“卓越产品行动”。行动通过实施卓越过程建设,建成适合液体动力发展的先进、高效的产业体系,支撑液体动力从“小子样、工艺品”向“规模化、产业化”变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第二条总装脉动生产线(西安航天基地供图)
2023年3月27日,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发公司”)第二条总装脉动生产线正式投产应用,发动机总装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加快推动航天六院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
和以往车间里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不同,这里的工人并不多。“其实我们这儿的同事不少呢。”技术人员神秘地指了指生产线,“看,那些都是我们的‘机器人同事’。”只见生产现场,机械臂、桁架机器人、自动上下料系统、在线检测设备、光学扫描仪、智能立体库……机器与机器之间正有条不紊地“交流信息”。
对比之前,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氧预压泵诱导轮加工周期缩短至28小时,效率提升10倍;机架热处理生产线实现热处理全过程自动化、高效化和集成化,效率提升10倍。
一季度,西发公司交付发动机同比增长40%。第一批卓越过程建设项目清单的106个项目中,78个已完成建设,进入试运行和迭代改进阶段,以先进制造单元为最基本细胞、以先进生产线为主干的液体动力产品先进制造体系初具雏形,生产管控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先进制造单元是卓越产品行动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细胞,与传统固定生产相比,单元化的生产一改以往机群式、“见缝插针”式布局,实现了同类产品批量化、标准化、流水式加工,消除了“孤岛式”生产方式,实现生产过程的“一个流”。所谓“一个流”生产,就是将产品按节拍一个一个地流动的生产方式。
工作人员检查产品(西安航天基地供图)
按照原来的生产模式,航天六院11所远征公司阀芯压制产能年产不足4000件,由于生产难度大,工人压制一件产品需要45分钟,且批量生产工艺参数一致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为此,航天六院各单位在梳理产品生产试验工艺流程基础上建设先进制造单元和生产线,建成一个个充分运用先进管理工具、可复制、可拓展的制造单元,通过对单元控制程序进行调整与优化,阀芯压制生产时间缩短至每件15分钟,产能提升5倍,合格率达98%以上。
试车数据是发动机试验的唯一产品。数据的处理效率对发动机交付存在相当大的制约,165所试车数据快速判读系统和试车数据自动处理系统的开发建设,有效解决了发动机试验的“后顾之忧”。
“我们通过实时读取采集系统数据,关机前即可得到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处理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至10秒内。同时数据自动处理系统可以在数据停采后自动生成包络曲线,自动判读并预警超出包络的参数。按照预设格式自动生成试车数据报告。数据处理操作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为发动机试验发放‘通行证’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产品保证中心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西安把发展航天产业作为实现科技自强、做强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出台系列政策、全面深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配套,推动航天产业迈入新台阶。目前,西安航天基地聚集航天企业60余家,2022年实现产值约320亿元,航天产业总体规模约占西安全市的二分之一,已经形成运载发射、卫星制造、卫星测运控、卫星应用、航天技术转化全链条产业聚集,成为西安市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